耐火材料中的杂质或气孔与玻璃液接触造成的气泡叫耐火材料气泡。
耐火材料的气孔率、含铁、含碳等因素会导致玻璃和耐火材料间通过化学作用引起气泡的产生。耐火材料的孔隙内常含有气体,当耐火材料接触玻璃液时由于孔隙的毛细管作用将玻璃液吸入,气孔中的气体被排挤到玻璃液内。在还原焰中烧成的耐火材料都含有碳化物和多价元素的低价氧化物,当用碳化硅研磨材料加工耐火砖材时,如果清洗不充分便会产生CO2泡。耐火材料中含铁的化合物,对配合料中各原料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而产生气泡。此外,富含SiO2和Al2O3的耐火材料浸渗到料液中,其黏度已与整体玻璃液黏度不一,气体的溶解度亦不相同,再融合时便导致气泡的产生。这种气泡的主要组成成分是CO2、O2和空气等。
冷却部和成形部的耐火材料气孔中排出的气体或其中硅酸铁在耐火材料表面上被还原,会产生大量的小气泡。耐火材料造成的气泡,接近成形部位时危险最大,例如流槽位置的砖材。
耐火材料是决定气泡的先天性因素,所以在设计选用与玻璃液接触的砖材时要注意使用优质的低气孔率的耐火材料,以免造成先天缺陷。接近成形部应选择不易与玻璃液反应形成气泡的耐火材料,以利于提高玻璃液的质量。在操作上,也应当尽可能地稳定熔窑的作业制度,即温度制度要稳定,温度不要过高,液面也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免加剧对耐火材料的侵蚀。